他们都说朕是暴君 完结+番外_93

  但如若乐昌公主依然铁了心要下嫁于他的话,大概是蔺策,也拿她没有办法。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,那也只能将来不管发生什么,都希望她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。
  游彦胡思乱想了一阵,再低头发现灰兔子已经安心地窝在他怀里睡了个踏实,游彦伸手顺了顺它的长耳朵,带着它回了长乐宫。
  当今圣上的日常基本没什么变化,在批阅奏折的间隙抬眼看了看游彦:“非要赶着这大太阳的出去,瞧瞧,这一会的功夫脸就晒的通红,小心中暑才是。”说罢,抬眼看了看高庸,“去让他们弄点解暑的东西送来。”
  高庸素来贴心,早在蔺策吩咐前就把东西备好,新鲜的果子用冰水浸过,切成小块用盘子呈了上来,盘子下面还码着冰块,让那果子酸甜爽口,入口微凉,游彦最是喜欢。他随手捏了一块先喂到蔺策口中,自己才吃了起来。
  窝在他怀里的灰兔被咀嚼声所惊醒,扑腾了下耳朵,竖起前腿,一副讨要东西的样子。游彦喂了它一小块,便由着它去玩了,自己挨着蔺策坐下,顺手拿起刚刚高庸用过的扇子,一下一下地替蔺策打扇。
  他长到这么大又什么时候伺候过人,说是打扇,更像是为了自己玩乐,那扇子在他手里转来转去,最后干脆把玩起来,并没给蔺策真的带去什么凉意,反倒是因为他挨在蔺策身边,倒让蔺策更热了几分。
  游彦却丝毫没察觉,他玩了会扇子,抬眼朝蔺策的书案上看了一眼:“今日西南的军报来了?”
  自从陶姜到了西南,每日都会有加急的军报送到都城,将西南的战况如实地汇报给蔺策,让都城之中能够随时掌握西南的情况。每隔几日,还会有一封陶姜专门写给游彦的密信随军报一同送来。陶姜此人素来坦荡,他到了西南之后,所料理完的事情都会写在军报之中禀报给蔺策,而遇到什么让他无法决断的事情,他便会求助于游彦。
  在军务之上,陶姜鲜少遇到什么难处,唯一让他觉得为难的大概也只有与益州总管郭准有交集的一些事务。他久在军中,最不懂官场之上拐外抹角的那一套,性格又直接,但他此去西南毕竟是援军的身份,在他出征之前,游彦就已经交代过,西南毕竟是郭准的地盘,让他切莫与他冲突,以免影响战事。因此陶姜不耻下问,每每遇到自决无法解决的问题,或是有什么困惑,便都写在信中,如实禀报给游彦。
  虽然远水难解近火,但对陶姜来说,也算是有所寄托跟期待。
  第78章
  西南的局势,说复杂倒也算不上,不过也确实是像游彦预期的那般,并不仅仅是领兵打仗那么简单。因为樊国及其盟友攻势凶猛,郭准逼不得已向都城求援,但本意还是希望能由他来主导西南的战事,但却没料到最后蔺策派来的会是本就有战功,又带着亲兵的陶姜。
  这对郭准来说,并不算一件好事。因为比起领兵打仗,他肯定是不如陶姜的,但就这样让他完全将西南战事的主导权交由陶姜,他无论如何又都不会甘心。因为在郭准心中清楚,如若他不参与到战事之中,就算最后南魏大胜,也与他没有什么关联。更重要的是,先前因为邬晟失误而造成的败相,他本就难辞其咎,蔺策没有夺他帅权也是为了稳定西南的局势,算是给了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,他若是把握不住这次机会,那么此战过后,他这个益州总管的位置只怕也要让贤。
  他在西南多年也算苦心经营,才坐稳了这个位置,益州总管总理西南十三州所有事宜,兵权在握,是即使回到都城任个闲官都没办法替代的。现在若是为了这么一战,还有先前那个本怪不得他的过失而前功尽弃,郭准怎么可能愿意?
  也幸好郭准还算识大体,在涉及兵法布局等紧要事宜上并不与陶姜争执,但在日常其他事宜上却丝毫不肯相让,甚至连粮草的事情也要一再的过问。
  陶姜治军多年,从未受过如此多的桎梏和限制,先前他在西北之时不管军务,后来回了都城,游彦将大权交托于他手中,给了他诸多的自由与信任,从未碰见过这种情况,若按他以往的性格,说不定能让人以扰乱军务的罪名将郭准拿下,直到战事终结后,再将情况尽悉禀报给蔺策,又他全权负责。
  但在他离开都城之前,游彦专程交待过他西南的轻重缓急,嘱咐他凡事以战事为主,尽量不与郭准起冲突。
  陶姜先前只以为是游彦顾虑太多,但是到了西南之后才明白他的嘱咐。郭准在西南多年,已算的上是当地之主,而西南对于他们来说,不管是气候还是风俗习惯,都格外的陌生,若没有郭准和西南军的配合,只光是水土不服就足够他们挣扎一段时间,对抗樊国与其盟国就更是难上加难。
  虽然中间有不少的龃龉,但西南的战局总体来说还算顺畅,游彦带去西南的三万大军都是朝中的精锐,加之有西南余下的守军的配合,成功将西南从先前的劣势之中拯救出来,整军经武,开始了反扑。
  若论战力与作战经验来说,樊国也好,边境的所有小国也罢,还没有人能及得上陶姜,因此自从陶姜到达西南之后,送到都城的奏报也明显要比先前让人舒畅的多。
  自从陶姜率军出征,就意味着南魏正式与樊国等国开战,只是简单的夺回优势明显不够,势必要将重重地挫败敌军,让他们从此再无反抗能力,对南魏俯首称臣,再不敢存二心,才能为西南和南魏的百姓换来长久的安宁。
  如此来说,陶姜还任重道远,但游彦对他还是比较有信心。
  而接下来陆陆续续的战报便证明了这一点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之后,南魏大军整装待发,朝着樊国境内进发。由陶姜所辖三万大军作为先锋,由原西南守军负责打援,两相配合,一路气势如虹,不仅拿下了先前西南军久攻不下的交州城,更是连下四五座城池,直逼樊国国都城萦都。
  而以樊国为主的联军早已不是南魏军的对手,只能退守于萦都之内苟延残喘。陶姜并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,将萦都城团团围住,断了樊国国内所有能给萦都支援的路,同时命人运送攻城的器械,待将城中守军困到不得不反抗之时,发动攻势,一举攻下萦都城。
  萦都城是樊国的都城,樊国国主及一众皇亲国戚都在其中,若是将萦都城拿下,就等于拿下了整个樊国,到那个时候,不管接下来樊国是顽抗还是称臣纳贡,西南的战事也总算是有了结果。
  游彦合上陶姜的密信,战机紧密,他一心扑在战局之上,无暇再为了郭准那些琐碎的小事而分神,也有许久没再向游彦求助。而这次的密信之上,写着他接下来的作战机会,并且询问游彦的意见。
  游彦细细地看完了所有计划,对着地图思虑良久,最终认定,若是他在西南,所能做出的决定,大概也会如此。而且,在战事之上,陶姜比他能够决断,能够更准确的掌握战机,知道依着这位樊国国主先前的表现,不能给他一丁点喘息,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彻底剿灭他,如若不然,但凡让他察觉到一点机会,便会伺机反扑,到时候一个不小心,就会筑下大患。
  “看完了?”蔺策放下手里的军报,“陶姜的作战计划你觉得可行?”
  游彦合上地图:“依着眼下樊国的情况,速战速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。萦都城切不可像当日交州城那样再拖下去,谁知道那个樊国国主会打着什么鬼主意。”游彦说着话,抬头看向蔺策,“你说,按照那人的城府跟谋划,他会预料不到一旦南魏正式开战他们只会落下这么个结局?他那几个盟国,虽然给他带去了那么一点帮助,但对比南魏的国力与兵力来说,怎么都像是蚍蜉撼大树,随便换一个稍微懂一点战局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决断,那樊国国主怎么看都是个有本事的,所以我对他始终不怎么放心。”
  “派去西南的暗探也并没有查出什么特别的情报,他确实是向西域诸国送了信,但据带回来的消息,西域诸国并没有答应他的合作。”蔺策道,“若是答应了,现在西南战事如此胶着,西域诸国若真的有心捞上一杯羹,现在是最好的时机,为何又始终没有动作?”
  “或许是那樊国的后着并不是西域,又或者是西域诸国临时改了主意,不想跟樊国合作,而是想做鹬蚌相争,最后得利的那个渔翁。”游彦叹道,“但这些也不过是揣测,只能让西北那边多加防范,至于西南……也只有尽快将那个樊国国主拿下,我才能真正安心。”
  游彦站起身,嘴角向上扬了一下:“等到那时候,我一定要让陶姜将人带回来,亲眼会会这位樊国国主,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人,才能凭着樊国这么一大点地方,将我南魏西南搅合的许久不得安宁。”
  他说着话,走到窗口,顺手拉开了窗子,淅淅沥沥的秋雨还在下个不停,此战已经拖了大半年的时间,当初陶姜率大军离开的时候还是春日,百花盛放,艳阳高照,而随着一封接一封的战报,不知不觉间已经入了秋,御花园中的荷花也开始凋谢,其他的花草也逐渐褪去了往日的生机,只有蔺策专门为游彦栽种的几棵梅树倒是愈发的郁郁葱葱,枝繁叶茂,,似乎只等着冬日来临,好生绽放一番。
  蔺策走到游彦身边,顺手为他披上了一件披风:“入了秋,天也凉了。”
  游彦应了一声,顺着窗外望去,看着不远处回廊之上神色匆匆的内侍:“不知不觉竟又到了秋日,这一年,也算是要结束了。回想一下,这一年我还是一事无成,”他转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蔺策,“不过还好,你的心愿好像在一步一步的实现,能西南战事收尾,就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朝中,到时候政通人和,国富民强。”
  蔺策弯了唇:“那至于那么快,不过现在朝中能到现在的地步,我已经很是满足。”自从殿试之后,那些原本出身寒门的学子逐渐进入朝堂,蔺策也开始在为政举措之上,一点一点蚕食原本被牢牢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各种权力与利益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